混音的流程
一、混音準備
1.整理分軌
2.軟件視窗布局
3.輔助軌道、混響軌道、總線軌道的建立
4.加載常用混響器
二、混音預熱
1.確定風格 尋找參考樣本,建立審美方向
2.確定分軌樂器的主從關系,先主后從(混音的開始甚至可以放棄從)。
3.確定分軌樂器間的親近關系
節奏類 鼓與打擊樂
低音類 地鼓與BASS
長線條類 弦樂與鋪底音色
顆粒感節奏織體類 吉他分解、吉他掃弦。失真吉他
色彩類 填縫樂器類、SOLO樂器、填縫樂器、各種音效
三、從四個維度開始混音
以下調整建議從歌曲的最大電平處、音樂最豐富處開始調整(如歌曲的高潮部分),從節奏樂器開始混音。
1.從橫向維度下手初步擺放各樂器聲像位置
a.順序 鼓------BASS---人聲---主伴奏樂器---色彩類樂器---獨奏樂器
b.盡量達到各聲部樂器的左右對稱和平衡,形成對人聲的包裹感
c.比較碎的、顆粒感的樂器盡量不要放在一邊
d.預先照顧已經有左右聲像的聲部,如弦樂、某種合成器銀色,令其他聲部配合之。
e.低音樂器盡量放中間。左右也應該高低音樂器搭配。
2.從縱向維度下手初步調整各個聲部的空間位置
a.第一層主唱放在最前面
b.第二層主伴奏樂器,節奏樂器和織體樂器
c.第三層鋪底類、氛圍類、弦樂
d.填縫穿插樂器和SOLO樂器可以自由點
3.從頻響的維度下手調整各樂器聲部之間的平衡
a.先調整低音樂器,再調整中低音樂器、高音樂器。
b.熟悉每軌樂器的最佳音域(最佳的頻段),注意互相避讓。
c.總線上的頻譜儀非常重要,時刻觀察確保無過大的電平“尖峰”出現。
d.均衡器的使用盡量做減法,小心做加法。
4.從動態維度下手調整每個聲部的電平、動態
a.該穩定的穩定 該活躍的活躍,不要對聲音進行過度干預。
b.工作中不斷進行原聲和處理后的聲音對比(使用效果器旁通功能) ,經過壓縮效果器的聲音如出現劣化就要重新處理。
d.一段音樂的低音聲部盡量動態穩定些,如BASS.KICK.低音弦樂......。
四、混音初步完成后進一步細調
1.整體感覺很重要,忘記對某個分軌的專注記憶,以普通聽眾的耳朵去聽整體
2.對分軌的最終調整,如EQ、混響、聲像等,在SOLO該軌道細修之后,最終一定要在整個音樂中去聽、去調整。
3.混音工作需要大量的反復,敢于否定前面的操作。
五,一個讓人聲動態更穩定的調整方法
1. 在人聲軌道上用音量曲線對人聲進行細致調整。
2. 將經過細致修整(調整過音量、電平曲線的)的人聲送到已經開設好的AUX軌道上,在這個軌道上加載壓縮、混響……。
六 幾個混音的小竅門和心得
1.混音時先從較小音量開始再逐漸加大,某些細節在小音量下更清楚,另外,在音量適中的情況下處理出宏大的感覺,在響度增大后會更宏偉。
2.任何效果都不要過分使用,寧做減法不做加法
3.一定要耳機與喇叭交替使用,耳機會聽出更多細節。
4.控制室門口也許是很好的聆聽位置
5.混音一定注意讓耳朵休息,疲勞的耳朵會失去判斷,甚至要隔夜以后再返回來聽。
6.多音響系統反復聆聽,將需要修改的地方做好筆記。